所有
首页 >> 沂蒙生活 >> 沂蒙精神 >> 浏览文章

烽火中的《大众日报》

2024-04-30 沂蒙快报网 阅读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在这里创建,《大众日报》在这里创刊。


    1938年10月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山东抗日根据地迫切需要一张宣传党的抗战主张的报纸。但是,在那个年代,要办一份报纸谈何容易!当时,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十分薄弱,没有专业人才,缺少机器设备、办报场所,困难重重。


    办报困难很大,但边区省委办报的决心更大。筹办工作自1938年11月开始,为了安全起见,报社的编辑部设在王庄村王希安家的三间草屋里,印刷所设在王庄以北8公里路的云头峪村,借用的是村民刘茂菊主动让出的新房。当时绝大多数人没有办报经验,印刷机是费尽周折从泰山区买到的一部手摇平板四开机。时值寒冬,没有铸字炉,工人想办法自己浇铸......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第一代办报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终于在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创刊号印出,成为我党最早的报纸之一。


    《大众日报》的创刊,如同革命的火种,点燃了沂蒙地区及整个山东的抗日烽火。它像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战斗豪情,对于动员民众开展自卫团突击运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全国人民必胜信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众日报》人既是办报员,也是战斗员。1939年6月,日军对鲁中山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办报人员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在不断的转移中,坚持编辑出版报纸。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报社机关设在临沂地区境内的8年零10个月又19天,辗转于临沂的9个县30余个村庄,先后有530多位干部战士和160多位沂蒙乡亲为报纸出版发行献出宝贵生命。《大众日报》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不但没有被敌人摧垮,反而在战斗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


    如今,那段艰难岁月早已远去,各类媒体已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作为党的媒体,都要像烽火中的大众日报一样,始终坚持“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鼓舞、团结、服务大众,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贡献思想舆论的力量。(谭晓甜)

版权声明: 除原创外,本站其余内容源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lyrexian@126.com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