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西墙峪村:一抹红和一抹绿
2020年9月20日,沂水县西墙峪红色记忆馆开馆。当天,王建安、胡奇才、高克亭等众多将军后代出席了开馆仪式。仪式过后,胡奇才将军的后代——胡鲁克来到了一处山洞洞口前,蹲了良久,眼中噙着泪珠说,这是我母亲王志远在抗战时期曾经藏身的洞口,是西墙峪的父老乡亲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母亲,这段恩情永远难忘。
193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和山东纵队野战医院转移到了这里。1942年,时任山东纵队第一旅旅长胡奇才的妻子——王志远怀胎九月,在外出执行任务时突遭日军扫荡,身负重伤。西墙峪村民张文桥、张文同发现了她并将她掩护到山洞里救治了七天。后来,王志远转移到村里地下党组织重要成员张恒谦家,并平安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胡鲁生。胡奇才将军曾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沂蒙人没有忘记我胡奇才,战争年代沂蒙人付出的太多了,沂蒙人的恩情我们才永远不能忘呢!”
西墙峪有着“山纵的好后勤”“抗日堡垒村”等称号。从1939年至1942年,西墙峪村先后发生了仙姑顶战斗、挡阳柱西山战斗,这个不到200人的小山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治八路军伤病员320余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这里生动诠释。新时代,这个红色村庄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有女莫嫁西墙峪,光有大山没有地”的顺口溜道出了西墙峪,偏远、闭塞又贫穷的现状。2019年,退役军人王成成考取西墙峪村支部书记,“嫁”给了这个贫穷的山村。她一个月跑遍10个自然村,如同战争年代在西墙峪战斗的革命战士一样。王成成说:“革命战争年代,西墙峪讲大局、做奉献、是标杆。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西墙峪要继续争当标杆。”5年过去了,如今西墙峪红是底色,绿是特色,走好“红绿融合”发展文章,发展农家乐和精品民宿,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西墙峪的“彩虹路”上,老百姓忙碌的身影和欢笑声交织,青山、绿树,蓝天、白云,绘就了一幅红绿融合发展的美妙画卷。(谭晓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