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沂蒙生活网!

今天是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多彩生活有你将更加精彩

投稿:sdymweb@126.com

亲情
亲情

年轻人养生以食为补古法健身对抗久坐肥胖

养生人群逐渐年轻化,社交平台上,“养生食谱、中医养生、节气养生”等话题讨论踊跃。当代年轻人将“以食为补”视为养生核心,通过传统煲汤、养生茶滋补身心;在运动健身方面,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追求“碎片化微运动”适配快节奏生活。

国民健康素养指数提高 养生需求向多元领域延伸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6-202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指数从11.58%提升至29.70%,反映出居民对健康知识、理念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居民更关注自身健康,进而催生对养生知识、方法的需求,如科学饮食、运动保健等方面,以维持和促进健康。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及影响研究显示,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已涵盖身体外在(体重、体型、皮肤状态等)、心理(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等)及身体内在机能(免疫力、贫血调理等)多维度,体现出对全面健康的系统性追求。这一趋势正推动养生需求从单一的身体养护,向心理调节、机能调养、外在管理协同发展的多元养生领域延伸。

数据平台集瓜综合短视频平台等社媒平台信息显示,“养生”相关社媒声量与互动量走势呈现明显波动。近三年来,声量与互动量的差距不断缩小,人们开始更积极参与讨论。到 2025 年,互动量成功反超声量,养生人士不再仅满足于接收信息,更乐于互动分享。而养生也成为社媒平台热门且用户深度参与的话题。

以食为补蹲汤搭子 袋装茶口袋零食流行

年轻人养生呈现出“以食为补”的核心特征,饮食调理在其养生行为中占据绝对主导。其中,煲汤尤为重要,每个季节年轻人都在蹲“汤搭子”。春润燥、夏解暑、秋滋补、冬驱寒,他们遵循季节规律,通过选择不同食材和烹饪方式进行饮食调养,且对于煲汤重视排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传统煲汤文化“翻红”的过程中,广东靓汤C位出道——年轻人既追求药食同源的养生功效,又注重对地域饮食文化的传承。滋补汤、养胃汤、养颜汤的高热度,则折射出这一群体对养生功效的需求期待,让身体滋补“不打烊”。

近年来,“三伏天养生汤”热度递增,“冬病夏治”的理念完美被00后继承。三伏天气候特殊,人体易失水、脾胃功能受影响,养生汤可补水、补充营养、祛湿健脾。此外,不同阶段身体需求不同,养生汤功效侧重有别。

在养生茶方面,从2022年到2024年,枸杞茶、花茶、熬夜茶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红枣茶声量逐年上升,一些小众养生茶,如沙棘茶、润喉茶等,也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体。

与此同时,袋装配制茶成为当下年轻人养生茶新宠:以菊花、决明子、栀子、牛蒡根为主要配方的熬夜养肝茶,具有清肝火、降酶护肝、通便的功效;苹果、黄芪、少量干红枣煮制成的养生苹果茶,可以补气升阳,缓解久坐乏力,健脾祛湿以及增强免疫力……袋装配制茶的便捷性契合快节奏生活,且依据不同需求精准配方,满足年轻人个性化养生追求。

袋装配制茶折射出“轻养生”概念的红火。年轻群体对碎片化、场景化养生方式的高度接纳,口袋零食也是轻养生的新选择:既能果腹解馋,又能随时随地为身体“充能”。食用场景广泛,比如办公时用牛奶冲一杯种子循环粉,餐后来一块茯苓八珍糕,睡眠前饮用酸枣仁茶……凭借“零负担”“便携包装”设计,口袋零食实现了全天候养生渗透。

养生工具智能化 打造居所养生场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年轻人将居所视作养生的重要基石。他们顺应自然节气调整起居习惯,夏季注重通风防潮,冬季则强调保暖润燥,以此遵循自然规律,调节自律的生物钟。早睡早起、定时运动成为日常,同时,智能工具如空气净化器、养生壶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也让科技成为健康的得力助手。居住空间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是身体的栖息地,更是滋养心灵的“养生场”。

立夏养生黄金15天里,每天在巳时(9-11点)晒背,可促进维生素 D 合成、助钙吸收,再喝一杯姜栆茶,温暖睥胃,午时(11-13 点)气血流注心经,静坐冥想可宁心安神,顺应阳气盛极而敛,积益能量。2024年“节气养生”话题互动量突破3亿次,年轻人重新定义节气文化,定时前往社交平台“打卡”记录,将二十四节气打造成可分享的“健康生活指南”。

玻璃养生壶的流行,则是年轻人追求高品质养生生活的又一例证。近年来,玻璃养生壶热度持续攀升,一系列国产品牌凭借功能创新和优质体验脱颖而出。这些产品不仅注重高效萃取、静音运行等特性,还兼顾材质安全,满足了年轻人对便捷生活与品质养生的双重追求。

在养生工具的选择上,年轻人展现出了开放包容的态度。他们在拥抱智能电器的同时,也对自然实用的木质梳子、刮痧板等传统工具青睐有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年轻人正以更加多元和灵活的方式,探索属于自己的健康之路。

以古法健身打底 用碎片运动填缝

年轻人养生在运动健身方面呈现出“传统智慧现代化,高效养生碎片化”的鲜明特征。他们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追求“分钟健康”(碎片化微运动)适配快节奏生活,同时通过“轻量化静运动”(冥想、呼吸法)进行“情绪急救”和“能量修复”。

在古法健身方面,其拆解重塑形成的“分钟级跟练魔法”圈粉众多年轻用户。不用买装备、不挑场地时间,边刷剧听歌边练,这种“不花钱还能掉肉”的快乐,使得八段锦、五禽戏等古法健身迅速走红。记者查询发现,社媒爆火的“古法健身”并非原版复刻,而是将中医的“经络拍打”和武术动作拆解成“5分钟跟练”,用“升阳祛湿”的老智慧解决“久坐肥胖”的新毛病,成了年轻人对抗亚健康的“电子解药”。

近两年社媒平台养生趋势呈现“无界化快充”特征,人们通过5分钟极简运动,将传统养生场景解构为“碎片化健康补给站”。这反映出在快节奏生活下,年轻用户难以抽出大段完整时间用于运动,转而将运动拆分成短时间、高频次的片段见缝插针地开展,以满足日常运动养生需求,比如在机场快走缓解旅途疲劳,利用通勤时间在地铁站台做俯卧撑,在办公室工位“隐蔽”拉伸来对抗久坐等。

此外,在保持跑步、健身等“强度运动”的同时,越来越多人开始拥抱“轻养运动”,通过冥想、呼吸法等简单易行的方式,在碎片时间里完成“情绪急救”和“能量修复”。这类静运动具有极简操作、快速见效、治愈氛围等优势,让养生变得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像“8分钟轻养运动”,最好选在光线好的时间,迎着阳光双手上举站立,简单高效获得轻松感,还可缓解久坐僵硬与水肿;“5分钟夏日调息冥想”则需要找一个宁静角落,盘坐调息,通过呼吸节奏调节身心状态,进行日常能量修复;“1分钟焦虑缓解”即直视镜头作出微笑表情,传递“即刻见效”信心,可快速缓解突发焦虑。

工作时间带薪养生 拒绝囤货只信科学背书

哪些人群偏爱“新养生主义”?其中,“即时调理派”秉持用管理项目思维经营身体的理念,把办公室改造成“健康补给站”,利用碎片时间对抗系统性损耗,如在工位放补剂、会议间隙做拉伸,将健康管理无缝嵌入工作流程。

“压力代偿派”则是一群时常加班应酬,需要深夜疗愈,进行心理止损和压力分期的人。他们面临工作、家庭责任等内外部压力时,通过购买解酒护肝、熬夜养生、情绪调节类等“补救、疗愈型产品”,来抵消负面行为后果,满足自身身心健康需求。

“科学养生派”以实验精神经营健康,信奉科学养生。与跟风囤货不同,他们更相信数据说话。例如使用智能设备监测身体指标,依据数据定制养生计划,精准补充所需营养。面对众多养生概念,他们只认可有科研论文背书的产品,拒绝任何没有科学依据的“玄学”说法,只为真正有效的养生方案买单。

“家庭责任派”从情感联结到硬核工具,负责守护三代人的健康防线。他们通过角色分工协作构建家庭健康体系,其中一方注重情感与效率,时刻关注儿童营养、老人慢病等家庭健康场景,另一方践行当前新兴的养生技术、理论,如为家庭安排防滑浴室垫、老人一键呼救手环等。两者互补协作,体现了当代家庭健康需求的双重性:既需要传统养生的温度与延续性,又依赖科技的高效与精准性。

文/本报记者 陈斯

本文大多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进行删除。sdymweb@126.com
阿里云服务器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今天“出伏”啦!俗话说:“三伏出,暑气消”一年中暑气最盛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即将开启凉爽金秋出伏后应该如何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出伏后这36天需注意从出伏(8月19日)到秋分(9月23日),这36天是下半年尤为危险的时候,需要我们格外警惕。首先,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热到冷、阴阳[全文]
    2025-08-19 15:01
  • 近日,记者观察到,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分享一种“考试冷静药”,美其名曰在应试前吃一片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但相关专家指出,所谓网红的“考试冷静药”实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处方药盐酸普萘洛尔,盲目私自服用不仅难起到缓解紧张的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不小的健康风险[全文]
    2025-08-14 13:50
  •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减少在床上使用屏幕的时间可以显著改善年轻人的睡眠质量。这项研究基于对45202名年龄在18至28岁之间的挪威年轻人的调查数据,发现睡前使用屏幕会使失眠的风险增加59%,平均减少24分钟的睡眠时间。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精神病学前沿》杂[全文]
    2025-07-25 15:06
  • 褪黑素软糖、睡前播客、智能床垫……众多助眠好物登场,目的都是让人们“睡个好觉”。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成功突破5349.3亿元,按照年均复合增长率7.4%预测,2025年预计达5717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2万家睡眠经济相关企业。改善环境因素可[全文]
    2025-07-25 15:05
亲情沂蒙
台儿庄

Copyright © 2025 沂蒙生活网 版权所有

投稿、联系:sdymweb@126.com